2021年10月,迎来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也是广州中山纪念堂建堂90周年。“以伟大之建筑,作永久之纪念”,广州市中山纪念堂自1931年10月落成后,历经多次修缮,广州市设计院集团几代人接力,参与了解放后多次重要修缮工作,用匠心守护这一伟大建筑。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为缅怀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建,由近代著名建筑师吕彦直先生设计,广州市设计院集团首任院长林克明先生1929年任纪念堂建委会顾问工程师,负责审核设计与监理。作为广州传统城市中轴线上最具标志性的建筑,占地6.2万平方米,设计功能主要作为纪念和大型集会的场所,堂内能容纳5000人,开创当年国内大空间厅堂建筑的先例。设计创造性地运用中国古建筑手法,以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使之成为世界建筑宝库中的瑰宝,2016年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抗战期间,广州中山纪念堂遭受日本多次轰炸,据《世纪回顾-林克明回忆录》“八角形屋顶受严重震动,天面混凝土预制块被震松,琉璃瓦片出现裂缝,造成堂内到处漏水”“长期失修,无人管理”。解放前夕,纪念堂因年久失修,已严重损坏。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这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多次拨款进行维修,同时对使用功能的缺陷也做出改良。
广州市设计院集团首任院长林克明先生作为纪念堂始建的重要参与者,解放后先后于1953年、1957年、1963年、1975年多次主持了纪念堂主要的维修与提升工程,彻底解决了结构安全和漏水问题,增设了空调设备。197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市设计院总工程师佘畯南主持设计了中山纪念堂贵宾室,成为主体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山纪念堂最近的一次大修发生在1998年,由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广州市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建筑师郭明卓主持。在修旧如旧的原则指导下,重新安排了观众席的布置,加大了排距,实现质量和舒适性大大提高。大厅的音质设计,使混响时间由4秒降至2秒多,语言清晰、音色丰满。更换了空调系统和舞台灯光系统,新增了升降乐池和舞台机械系统,使老旧的纪念堂满足了现代观演和会议的使用要求,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广州市现代化的大型演出和会议场所。
广州市设计院集团自1952年组建近70年来,作为广州市属主要的建筑设计单位,在广州城市建设中全力发挥担当和使命,筑就广州塔、白天鹅宾馆、天河体育中心、友谊剧院等经典地标的同时,也守护着类似中山纪念堂、南方大厦、六榕寺(花塔)、光孝寺等历史和文化建筑遗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好古建筑、?;ず梦奈锞褪潜4胬?,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未来,广州市设计院集团将继续发挥专业特长,用匠心守护城市建筑遗产,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建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