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经济、文化、景观于一体的世界级中轴
策略二 青山入城 高密度城市核心区域回归自然
逐级叠翠的公园式布局将燕岭公园的绿意引入城市,消除车辆段对城市空间的割裂。广州东站犹如生长在其中的宝石,在实现枢纽交通职能、完善地下市政、公服、交通设施等一体化建设的同时,通过办公、酒店、商业等公共服务和文化功能的注入,激活东站产业空间,构建TOD+产城融合的城市门户。
设计采用适度开发的策略,高强度开发集中在枢纽西北用地和地下空间,使得“雄鹰展翅”的广州东站景观形象在中轴线上得以完美展现。
雄鹰展翅的广州东站新立面
策略三 岭南客厅 内外兼修的现代岭南园林画卷
城市绿意的室内延续,将自然光线与岭南庭院巧妙地融合于室内空间,打造内外兼修的现代岭南园林画卷。 逐级叠翠的公园式布局
策略四 缝合城市 抬升轨面,连通枢纽区域交通
通过“向上”抬升轨面标高和“向下”增设地下交通系统,形成 “1+2立体循环体系,创造“快进快出”交通衔接系统。建设双层道路系统以释放首层地面空间,将其还给城市交通。
策略五 立体复合 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搭建立体“零换乘”体系,释放地面城市景观空间
倡导绿色低碳出行,通过延长APM线、整合地铁换乘厅,搭建由地铁、APM、常规公交、立体步行网络构成的高品质绿色综合交通体系,以应对未来高强度的枢纽交通和城市交通。
以新的一体化超级换乘大厅为载体,顺应“上进下出+下进下出”的人流组织逻辑,构建“最短流线零换乘”等快速换乘模式,促成多轨间的“公交化及一体化管理”。
策略六 生态绿廊 打造“可呼吸”的城市生态绿廊
预留弹性空间,以满足多样性的功能置换需求。构建区域绿肺和风廊,打造“可呼吸”的城市生态绿廊。
绿谷公园---地下商业广场